发布时间: 2022-05-11 10:30:00 来源: 2022年5月11日发表于《南京日报》A09版 字体大小:【大】【中】【小】 浏览量: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完善服务“文化”的平台生态
文化内容生产具有精神文化性质,需要兼顾文化产品的物质质量和文化质量。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与未来,以南京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完善科技融合创新服务生态,形成“生态平台—服务平台—产业平台”的三级架构,做好新发展理念下的文化产业服务工作,是南京数字内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之一。
搭建资源集聚的生态平台,能够最大程度便利多元主体之间的沟通交流,促使文化生产形成多领域跨界融合面貌,为数字内容产业提供系统服务,增强产业链的延展性。平台依托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专家组,整合各界知识力量,开展文化科技融合创新领域研究,发布文化科技融合热点趋势,常态化举办紫金文化产业高峰论坛,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各子服务平台在生态平台的资源支持下展开系统性运作:行业智库平台为文化产品的研发提供规划、技术与应用服务,企业联盟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供给服务,产业投资基金平台为企业孵化与扩张提供金融服务。各项服务保障中,孵化出的企业逐渐形成规模化产业集聚,在完成产品生产与创新的同时,形成终端实践的第三级平台。三级平台中多元主体分工,形成对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全面引领,提升南京数字文化产品的质量与生产效率,切实让优秀的文化产品充实到市民日常生活之中。在此基础上,科技融合创新服务平台还可以尝试以灵活方式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分院,形成覆盖全国的服务生态支撑体系。
实现生产“文化”的精耕细作
在传统的文化产业中,企业作为生产主体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用于研发、融资、推广展示与销售,难以专注于文化产品生产本身。这样的模式不再适用于数字内容的生产,精耕细作的模式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前景。在生态平台的支持与服务下,企业角色简化为数字内容的直接生产主体,居于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能够专注于产品的研发、生产与改进,并在这一过程中合理便捷地获取所需资源。生态平台完善的产业分工也让企业内容生产所面向的领域进一步细分,实现数字内容产业的“精耕细作”,打造数字内容产业的领军企业、示范项目。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平台搭建提供技术支撑。在南京创新战略规划之中,未来重点的研究方向包括文化大数据体系、数字沉浸演艺、智慧文化场馆、文化知识图谱、网络视听产品、数字艺术资产、元宇宙应用场景等方向,体现出鲜明的数字科技导向。这意味着在南京搭建起的创新服务生态平台之中,依托龙头企业、创新主体构建相互协同的创新产业联合体,开展文化大数据、数字文娱、数字文创、智慧文旅等领域项目合作,让数字技术与文化大数据作为研发成果能够作用于产业生产与供给环节。通过技术赋能文化实现精准生产、优化创意内容、形成交互场景,平台能够真正实现助力产品生产全面触达文化消费长尾需求、丰富文化产品内涵、创新文化产品形式,推动南京数字内容产业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均衡发展的新阶段。
推动消费“文化”的转型升级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以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将对消费习惯产生影响。我国大部分城镇居民在基本的物质消费已经得到满足的状况下,开始转向对满足精神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服务消费的追求,推动着宏观消费结构的升级。文化消费强大的市场潜力在这一过程中被激发,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消费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刚需”。文化消费的内涵与结构也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升级,消费者需求日趋个性化。生态平台的搭建能够通过多方资源集聚,以及场景应用、展示推广的丰富经验,及时把握市场风向,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培养市场的文化消费习惯。尤其是“元宇宙”的应用场景,为南京引领我国文化消费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
元宇宙作为一种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能够在技术层面实现沉浸式体验、现实世界镜像与区块链经济体系,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密切融合,并且允许用户个体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在元宇宙虚实二界的流动交换之中,技术、资本与用户更紧密地叠加,迸发出强大的商业潜能。随着2021年元宇宙元年的开启,南京数字文化产业也开始对网络视听产品、数字艺术资产等优秀数字化内容给予了更多关注。未来数字内容产业的孵化也将逐渐趋于“元宇宙”应用场景的打造,通过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引领消费市场的转型升级。
形成创造“文化”的生产反哺
数字内容的生产与消费带来了生产主体与消费主体之间更为频繁地互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集群促进了具有供需对接、产销交互特征的消费转型,刺激用户参与内容产业、进行创意供应。在文化产业领域,数字技术的运用与平台化的发展建设也促使文化消费向“大众生产内容”模式发展。生态平台具有的融合性特征能够向市场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及服务,并由于多元主体接入消解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壁垒,促进消费者主体性与创造性的发挥,从而通过内容再生产实现对数字内容产业创新的反哺与助推。
消费者对产业创新的反哺分为主动与被动两种形态。主动反哺指消费者通过社会化媒体直接与生产者进行交流,对产品本身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甚至是创意,推动产品改进与创新。这一反哺形式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已经较为成熟,并呈现出具有更强联结性的社群化趋势。而被动反哺则指平台依托文化产业大数据时刻捕捉消费者行为,及其对产品的非直接性评价,形成消费者画像、产品使用场景、用户使用情绪、竞品消费行为,甚至是对于数字内容再生产(如弹幕、表情包)的数据库,为生产者提供更为精确的参考。生产者依此始终保持与消费前端的联结,了解市场需求,并将其转化成为产品生产力。南京庞大的文化消费市场与丰富的文化消费行为,为数据库的搭建提供了基础。随着生态平台的搭建与完善,南京能够通过对其他省市文化数据的接入,形成更丰富的数字内容产业数据库,打造我国数字内容产业数据中心。
[作者郑琼洁为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专家,林若野为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本文为南京市委宣传部资助的第六批文化人才培育对象项目“南京市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21WQ603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