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研究 > 学术成果

打造发展低空经济优质生态

发布时间: 2024-10-10 13:40:00   来源: 市社科联   字体大小:【】【】【】   浏览量: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本文于2024711日发表于《南京日报》A9

全国两会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是继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低空经济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再次针对发展低空经济作出具体部署,这意味着低空经济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重要风口。中央在湖南、江西、安徽、四川、海南五省布局低空空域改革试点,大湾区、长三角在低空经济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低空经济必将在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南京作为我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之一,具有发展低空经济的产业优势、科教优势、地域优势,有能力也有责任抢先打造发展低空经济优质生态,在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做示范。

市场是根本:创建多元协同机制,在万亿规模上出圈

构建良好政企社关系。借鉴广州开发区“有为政府”“有效市场”融合联动路径,创建“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社会参与”市场机制,实行模式分类指导,对于公益性较强的通用航空服务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对于高端消费、旅游等商业性通用航空服务采用由企业主导、政府加强监管的发展模式,构建政企社良性互动、彼此增能的制度化安排。

鼓励多元化社会投资。借鉴深圳聚焦商业盈利模式创新经验,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研究设立低空经济发展专项基金,统筹关键技术创新突破和成果转化应用,深化数字技术、绿色技术融合应用和模式创新,推动政府性资金“耐心投”、社会资本“放心投”、金融机构“共同投”。

着力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机遇,依托“低空经济创新发展联盟”,广泛整合“政、产、学、研、用、金、媒”等资源,构建“技术人员+咨询专家+地方政府+产业经营主体”多元衔接机制,打造“技研—孵化—应用—推广”的产学研快速通道,让创新链的“好技术”变成产业链的“新应用”,助力低空经济向规模化、商业化发展。

空域是关键:推进行政管理改革,在高效利用上出彩

构建精细化航线网络。学习湖南空域划设方案,对长江南京段空域,按照超低空(120米以下)、低空中层(120米—1000米)、低空上层(1000米—3000米)不同空域,采用“骨干航线划设+支线灵活延伸”模式,规划分层分域的低空航路航线网,并适时研究低空空域融合运行管理办法,积极争取空域资源利用最大化。

探索精简化审批程序。借鉴安徽通航飞行服务“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武汉光谷开设“低空经济服务窗口”等先进经验,探索简化并公开低空飞行活动审批、飞行计划申请和审批(备案)程序,精简审批部门,建立更加健全的低空空域管理体制。争取真高1000米以下空域划设无人机试点范围,联合周边地市共同开发低空空域管控、无人机飞行信息等系统,推动空域从“水坑、水潭”向“河流、大海”转变。

打造优质化监管体系。建议按照“能力生成—个体控制—联合管控”要求,建立“军、地、民”多方参与的低空飞行联合监管机制,形成“云服务+网支撑+端感知+空域控制”的低空立体监管体系,对低空飞行实施有效监督。同时,强化运营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建立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低空经济市场机制,让低空飞行器“看得见、呼得着、管得住”。

技术是支撑:强化科技引领作用,在产业链条上出色

注重核心技术攻关。针对低空产品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主控芯片、精密元器件等相关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能力较弱等问题,定期制定重大技术清单开展“悬榜挂帅”,鼓励南京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快攻坚通用航空器整机和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推进进口替代和保障供应链安全。

重视构建“数字大脑”。借鉴深圳打造SILAS“四张网”先进做法,借助南京国家农创中心赵春江院士工作站等优质团队和浦口数字经济发展优势,推进低空经济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技术和产业融合发展,建立低空经济数字孪生系统,形成支撑低空经济的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统筹低空经济安全与发展。

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坚持需求“出卷”,政府“搭台”,行业“解题”理念,支持行业上下游头部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业链协同创新和模式创新,建立低空产业研发平台,开发满足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航线和低空消费产品,扩大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同时,围绕现实痛点拓展空间,精心绘制产业图谱,广泛发掘能与低空经济产生化学反应的潜在场景,以创新赋能产业链再造、价值链提升。

政策是保障:突出顶层设计优化,在创新生态上出众

空域政策统筹促低空要素化。借助成立的工作推进专班,加快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将低空空域资源转变成类似“土地”资源的生产要素,为开展经济活动提供要素保障。如明确在“将低空基础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支持探索推进楼顶、地面、水上等场景起降点建设试点”“鼓励新建住宅与商业楼宇预留低空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奖补措施。

经济政策统筹助要素场景化。集中政策资源支持关键环节,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手段,激励市场创新,统筹空域、市场、技术、政策和安全五大要素,深化低空经济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应用创新和服务创新能力建设,横向提供全国低空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纵向夯实低空“端、网、云、用”产品体系能力,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行业政策统筹推场景经济化。对将研发、生产、制造项目落户南京的企业给予奖补,支持本地企业通过上市融资、战略投资、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引导关联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促进低空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形成规模效应,畅通商业模式,将低空经济塑造成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

安全是底线:搭建共建联动平台,在服务矩阵上出招

技术攻关保人身安全。当前无人机系统的失效概率是F-16战斗机的50倍,是一般通用航空器的100倍,是民航客机的10000倍以上。建议“真金白银”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加紧改进飞行器组件与系统,加快研发成熟的飞行前检查体系与标准化的飞行操作方式,从零部件到无人机系统乃至整机的每一个层面保证安全性。

智能管控护信息安全。借助与省市工信、南航共建的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低空经济领域权责清单,厘清职能部门、企业、经营主体低空管理和使用权限,建立市场监管和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评估。探索成立低空经济行业协会和低空经济俱乐部,建立健全行业运营规范,引导督促企业依法生产经营。对于无人机“黑飞”问题,管控区域可以通过配置“电子围栏”等技术系统来锁死闯入机场净空区的无人机,政府可以通过“云管控”管理系统来监控无人机飞行数据。

筑牢屏障保隐私安全。截至2023年底,国内现有实名登记的无人驾驶航空器126.7万架,年飞行小时达到了2311万小时,其中民用无人机占主导地位。未来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探索建立无人机使用申报、禁止事项清单、“黑名单”等机制,依法规范无人机使用,杜绝无序状态。

(作者赵慧为中共浦口区委党校高级讲师,郑琼洁为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专家、南京政务舆情研究院专家。来源:南京智库成果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