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市社科院获评全国城市社科院“先进单位”
2023年11月23日至24日,全国城市社科院第32次院长联席会议在成都召开,南京市社科院被评为2023年度全国城市社科院“先进单位”,连续第15次获此殊荣。
2.南京市社科院智库成果获评全国智库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和最佳示范案例
2023年12月11日,在南京大学、云南大学和江苏省社科院共同主办的“2023新型智库治理论坛”上,由南京市社科院、中国经济信息社、南京长江文化研究院联合申报的《长江文化发展蓝皮书2022-2023》荣获CTTI2023年度智库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申报的智库建设案例《打造政智互动新平台,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新实践》获CTTI2023年度智库建设最佳示范案例,研究成果《高成长企业碳达峰行动》获CTTI2023年度智库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3.《南京社会科学》期刊影响力指数位列全国第4,创历史新高
2023年10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3版)》发布,《南京社会科学》期刊影响力指数CI持续提升,综合影响因子较2022年度增长41.36%,在全国611家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中位列第4,创历史新高。获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年度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最受欢迎期刊。入选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年度高转载量、高转载率、高转载指数期刊名录。
4.2023长江文化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南京长江文化研究院发布重要研究成果
2023年11月9日,在南京市社科联(院)联合主办的“2023长江文化发展研讨会”上,南京长江文化研究院公布了南京长江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和特聘研究员名单,发起长江文化研究联盟倡议,并发布重要研究成果《长江文化发展蓝皮书2022—2023》。研讨会通过新华丝路直播,观看人数近90万,新华网、央广网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
5.全省社科“一市一品”项目——“南京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2023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发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集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南京学研究》成功获评入库集刊。出版《南京学研究》第七辑、第八辑,创办“南京学大讲坛”活动,召开“南京学”专家研讨会。7月,“南京学研究基地”在金陵科技学院挂牌,并召开“南京学研究”工作推进会,筹备成立南京学研究会。
6.创新科普工作模式,“南京社区科普大学”隆重揭牌
2023年9月,在南京市第二十届社科普及宣传周开幕式上,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为“南京社区科普大学”揭牌。目前社区科普大学已形成理论、历史、艺术、非遗、健康、礼仪等六大课程体系,有序推进覆盖全市各区,在50个社区开设了约60堂精品科普课程,有力推动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大众化、分众化传播。该项目获评2023年度南京市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培育项目,并被列入“学习强国”南京学习平台“强国公益”签约项目。
7.全市社科学术社团党建“片区化”工作机制取得新成效
2023年,南京市社科界社团党委强化社团党建引领作用,大力推动社团治理创新,将57家市级社科学术社团划分为6个片区,由社团党委委员单位(社团)牵头开展片区党建活动。社科社团以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促进社团间资源整合和互学共建,进一步铸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和马克思主义魂脉。
8.“紫金山人才发展研究院”挂牌成立,博士工作站人才效应持续扩大
2023年11月,在紫金山菁英人才节开幕式上,南京市社科院与南京市人才办共同发起的市级重点培育智库“紫金山人才发展研究院”挂牌成立。市社科院继高成长企业研究博士工作站、文旅融合创新研究博士工作站、街镇治理效能研究博士工作站、民声数智服务研究博士工作站后,新增文化赋能城市更新研究博士工作站,青年人才成长与带动效应凸显。5个博士工作站年内提交资政报告35篇,获省市领导批示16次,发表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80篇,举办“南京民声数智服务研究专题论坛”等学术活动9场。
9.举办江苏青年智库学者沙龙“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专场
2023年10月13日,南京市社科院举办江苏青年智库学者沙龙“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专场。专场沙龙发布了南京市社科院最新研究成果《南京市街镇治理效能体系建构与评估研究报告(2022-2023)》《南京民生领域社会关注趋势及情绪指数研究报告(2019-2023)》,系统总结“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的南京实践,推动全省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10.连续三年发布《中国新一线城市创新力报告》
2023年8月,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发布《中国新一线城市创新力报告(2022)》,这是该院第三次发布相关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度19个新一线城市创新力指数排名依次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苏州、武汉、天津、成都、西安、青岛、合肥、长沙、宁波、重庆、郑州、东莞和佛山,南京位列第6。该指数从创新要素整合力、创新产业自主力、创新效益支撑力、创新开放辐射力、创新生态吸引力五大维度,通过11个要素层的30个指标,对19个新一线城市2022年度的创新力进行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