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院新闻 > 重大新闻

南京发展“1+3”蓝皮书发布

发布时间: 2024-01-12 09:42:00   来源: 紫金山新闻    字体大小:【】【】【】   浏览量: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全面呈现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新样貌,《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系列蓝皮书2023-2024》发布

南京是一个有着厚重历史积淀、悠久文化传承、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也是拥有强劲创新动力、充沛创业活力、无限创造潜力的一方热土。11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市社科联(院)发布了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系列蓝皮书2023-2024出版发行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宋广玉 摄


1+3”,全面呈现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新样貌

今年的系列蓝皮书,在《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南京市创新发展蓝皮书》和《南京市文化发展蓝皮书》基础上,首次新增编写出版了《南京市社会治理与发展蓝皮书》,形成综合领衔、专题配套的“1+3”蓝皮书系列,对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形势以及城市创新力、社会治理与发展、文化传承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系统研判和科学预测,力争全面呈现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的新样貌。

系列蓝皮书。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宋广玉 摄

南京市社科联主席、南京市社科院院长曹劲松研究员介绍蓝皮书相关情况。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宋广玉 摄

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系列蓝皮书,是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多年来重点打造的社科品牌,经过18年的持续出版,已经成为分析预测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重要研究成果,在南京全面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系列蓝皮书的编撰,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运用社会科学理论,立足南京市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资料,依托专家学者严谨细致的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既对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重大事件进行解读,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也对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力求不断凸显决策参考、政策先声、高端智库、舆论引导、数据资料库等功能,不断提升权威性与务实性,从而为科学决策、政策有效执行及公众咨询参考等提供理论支撑。

系列蓝皮书。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宋广玉 摄


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预测展望2024年南京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光明前景

《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2023-2024》作为系列蓝皮书的综合卷,分析总结南京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法治、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和问题,预测展望2024年南京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光明前景,提出了推动南京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全书分综合篇和专题篇两个部分。

综合篇以新形势下南京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汇集了对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构想和发展思路:既有对南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的现实基础和未来展望进行综合研判,也从科技创新发展、文旅商融合、绿色低碳发展、南京都市圈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专题篇分设经济、社会与法治、文化教育、乡村振兴4个专题,主要着力于围绕新发展格局下的南京经济发展,从总体经济形势、夜经济、开放型经济、国有资产管理、民营经济、居民消费、产业发展转型等方面进行了研判;从社会与法治角度对卫生健康事业、社区治理、法治服务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关注文化教育方面取得的成效,对文化数字化战略、教育事业以及旅游景区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聚焦乡村振兴,对都市现代农业强市建设、农业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和美乡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宋广玉摄


创新发展蓝皮书: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策略及路径

与去年相比,《南京市创新发展蓝皮书2023-2024》主题由7个方面精简为5个方面,对创新的关注更加聚焦。

近年来,南京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聚创新之能、乘开放之势,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协同推进理念、制度、文化、政策等全面创新,全面推进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南京市创新发展蓝皮书2023-2024》相应地强化了创新战略的研究,立足数字化和智能化等时代性发展背景,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的策略及路径。

此外,人才、产业和场景创新等方面也加大了文章遴选数量。例如在科教人才部分,突出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遴选了知识产权、教育双减、专利确权、校企联动等内容的文章。产业创新部分结合未来产业的展望,遴选了新能源、新金融、元宇宙、数字康养、工业机器人等相关领域文章。

市社科联(院)希望今年的这本创新蓝皮书能够为相关领域创新助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现实力量,助力改革创新,为推动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做出积极贡献。

创新发展蓝皮书。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宋广玉 摄


文化发展蓝皮书:明确南京文化发展“走在前、做示范”的发展思路与目标

《南京市文化发展蓝皮书2023-2024》遴选19篇论文或研究报告,分为总报告和5个专题。

总报告《增强文化软实力影响力,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体现担当》总结了南京社会主义文化强市建设成效,分析了当前我市文化建设的短板与不足,明确了“走在前、做示范”的发展思路与目标,提出了推动南京文化建设的主要对策。

专题篇从学者视角分析南京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长江文化建设、文化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现状,提出对策建议,为南京文化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文化发展蓝皮书。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宋广玉 摄

《南京市文化发展蓝皮书2023-2024》有这样几个特色。

一是回应新定位新要求。遵循2023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提出的“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重大要求,在对南京社会主义文化强市建设进行充分调研基础上,形成了总报告《增强文化软实力影响力,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体现担当》。报告立足于南京的文化建设实践,分析了文化强市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从“加强主流思想舆论建设,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等八个维度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为南京社会主义文化强市建设提供了路径支撑与理论参考。

二是突出新担当新作为。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共有省级以上文保单位169处、市级498处。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文化蓝皮书编撰过程中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放到了此次文化蓝皮书的突出位置,立足于南京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从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建设和文化执法等方面,系统展示了南京在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分析了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城市提供可借鉴经验。

三是探索新经验新路径。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专门设置了“长江文化”栏目,结合202311月在南京召开的长江文化发展研讨会相关研究成果,系统展示了南京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上先行探索的思路与举措。


社会治理与发展蓝皮书:从社会治理与发展不同维度全景式呈现南京现状

首次出版的《南京市社会治理与发展蓝皮书2023-2024》,力求从社会治理与发展的不同维度全景式呈现南京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展望。

全书分为总报告和专题篇。总报告对南京在党建引领、市域社会治理、人口发展、共同富裕、公共服务、应急管理、平安建设、矛盾化解、基层治理、“一网通管”十个方面的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当前社会治理在治理效能、参与主体、服务品质、矛盾调解、数字壁垒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并从夯实党建工作、激发多元活力、高质高效办事、统筹矛盾化解、提升数字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为及时预防和化解风险、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新提升提供参考。专题篇注重发挥示范引领、释放改革效应、解决发展难题,呈现区街层面的创新实践和南京同类城市的先进经验,对南京市社会治理与发展进行系统分析与阐释。

社会治理蓝皮书。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宋广玉 摄

作为南京市“一部门一课题”项目,《南京市社会治理与发展蓝皮书2023-2024》是对年度蓝皮书系列的扩容。

首先,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2023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2023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时指出,“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出版社会治理与发展蓝皮书,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时代需要。

其次,是呼应南京市社会治理与发展领域决策咨询的需要。近年来,南京大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与社会治理效能,一方面,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更有温度和归属感的城市。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着力提升特大城市治理水平。南京获评“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等称号。仙林街道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并在全国“枫桥经验”纪念大会上作交流发言。如何系统总结分析南京在社会治理与发展领域的创新经验、面临的挑战、未来的展望,为领导及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需要出版蓝皮书弥补社会治理与发展领域缺乏专题蓝皮书的缺失。

再次,是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需要。社会治理与发展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密切相关,基层治理、矛盾化解、民法典贯彻实施、医药卫生、社会救助、共同富裕、生活垃圾分类、物业管理、数字治理……每一项议题都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与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息息相关。南京做得如何?社会治理与发展蓝皮书从创新引领篇、改革深化篇、发展推进篇、基层样板篇和他山之石篇进行了系统回答,提升人民群众对社会治理与发展的知晓率,从而更好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宋广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