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院新闻 > 重大新闻

1+3!《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2024—2025)》发布

发布时间: 2025-01-10 09:55:00   来源: 紫金山新闻   字体大小:【】【】【】   浏览量: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19日,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发布1+3“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系列蓝皮书2024-2025”,对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形势以及城市创新力、社会治理与发展、文化传承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系统研判和科学预测。“1”即综合类的《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3”即专题类的《南京市创新发展蓝皮书》《南京市文化发展蓝皮书》《南京市社会治理与发展蓝皮书》。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市社科院院长曹劲松研究员,介绍了蓝皮书编撰相关情况。


19年持续出版,为科学决策、政策有效执行及公众咨询等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撑

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是市社科院多年来重点打造的资政品牌,经过19年持续出版,已成为分析预测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重要研究成果,在南京全面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市社科院在推出原来一本综合卷的基础上,又设立了专题卷,形成了“1+X”的蓝皮书体系。系列蓝皮书的编撰,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社会科学理论,立足南京市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资料,依托专家学者和党政机关部门领导严谨细致的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既对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重大事件进行解读,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也对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力求不断凸显决策参考、政策先声、高端智库、舆论引导、数据资料库等功能,不断提升权威性与务实性,从而为科学决策、政策有效执行及公众咨询参考等提供理论支撑。

本次发布的“1+3”系列蓝皮书,包含一本综合类的《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和3本专题类的《南京市创新发展蓝皮书》《南京市文化发展蓝皮书》《南京市社会治理与发展蓝皮书》。


  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力争全面呈现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的新样貌

其中,《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2024—2025)》作为系列蓝皮书的综合卷,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新需求,分析和总结了南京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创新、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和问题,预测和展望了2025年南京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光明前景,提出了推动南京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全书分综合篇和专题篇两个部分。综合篇以新形势下南京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汇集了对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构想和发展思路,既对南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的现实基础和未来展望进行了综合研判,也从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城投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专题篇分设经济、社会、生态文明、文化旅游4个专题,力求全面呈现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的新样貌。

一是围绕新发展格局下的南京经济发展,从新型工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直播经济等方面进行了研判。二是从社会发展角度,对教育现状、卫生健康事业、体育产业、城市更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三是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对农村生态文明、南京生态环境现状、低碳经济发展、工业绿色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四是聚焦文化旅游,对文化产业、公共文化设施、文商体旅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创新发展蓝皮书,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南京市创新发展蓝皮书(2024—2025)》分为创新战略篇、要素创新篇、产业创新篇、区域创新篇、协同创新篇和他山之石六个部分。

创新战略篇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目标,从宏观政策建议、管理服务体制改革、基础研究特区等方面展开研究,并就城市物联感知与低空新赛道重点讨论。要素创新篇主要围绕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赋能,展示南京“医保高铁”、数据资产入表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对推进南京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提出对策建议。产业创新篇遴选了南京近年来在智能制造、低碳技术、智慧交通、外资研发、国企转型等方面的创新案例。区域创新篇呈现了江北新区、玄武区、建邺区、秦淮区、经开区、紫金山科技城各区域/板块在智慧政务、地方治理、金融改革、智慧社区、环保产业、科创服务方面的创新经验。协同创新篇着力于对南京都市圈、南京对口支援与协作帮扶的跨区域协同治理创新探索进行总结与展望。他山之石篇重点借鉴了上海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浙江建设未来乡村的创新探索。

创新发展蓝皮书主编、市社科联副主席,市社科院副院长周蜀秦表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和战略举措。长期以来,国家地方高度重视创新工作,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创新发展蓝皮书,增加了要素创新篇。比如,《关于加快推进南京市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对策建议》一文针对数据要素市场建设面临的标准规范、治理机制、产权制度、数据安全等现实问题,从政策牵引、基础支撑、机制创新、生态培育、国际交流五大方面提出了创新思路。《南京市数据资产入表实践与挑战研究》,介绍了市城建集团全省首单数据资产评估入表、扬子国投全国首单水务行业数据资产入表、建邺国资集团智慧停车分析数据资产入表等七个创新实践案例,对相关行业领域数据资产入表工作有重要启示意义。

在案例选取方面,创新发展蓝皮书围绕国家、省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与区域协调发展,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和重点项目建设等内容,预测和展望南京创新发展趋势和前景,提出了助力南京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文化发展蓝皮书,涵盖文化遗产保护、文艺发展、文旅融合、文化体制改革等多个方面

《南京市文化发展蓝皮书2024-2025》精选22篇论文或研究报告,由5个部分组成,内容涵盖了文化遗产保护、文艺发展、文旅融合、文化体制改革等多个方面。文化遗产保护栏目关注了南京博物馆、明文化资源、红色资源等议题。文艺发展栏目聚焦于国有文艺院团的实践、红色文艺、纪录片、电视剧等议题。文旅融合栏目不仅涉及全市的文旅发展情况,也关注到了文化元宇宙产业等前沿话题。文化体制改革栏目着重反映了南京在博物馆、文保执法等领域的实践与探索。

文化发展蓝皮书主编、市社科院文化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谭志云表示,针对当前文化领域的新趋势与新热点,文化发展蓝皮书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回应。

第一,科技赋能文化发展。文化蓝皮书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的“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的要求。书中不仅收录了南京文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潘谷平关于以新质生产力助力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的思考,也收录了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车树林副教授对南京文化元宇宙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的研究成果。

第二,文旅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蓝皮书中既有对全市层面文旅融合的思考,也有区一级在实践中的亮点总结。南京市社科院文化所对南京文商体旅融合的资源基础、发展态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基于未来趋势,对南京“十五五”时期推进文商体旅深度融合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江宁区文旅局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江宁在推动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全产业链优化、特色业态培育、客源拓展引流、文旅设备更新和数智赋能创新等五大行动方案。

第三,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担负新的文化使命、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必然要求。文化蓝皮书紧密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文化领域改革的全面部署,选取了来自南京市文旅局、六朝博物馆、金陵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院、江苏省社科院等单位的研究报告。这些报告分别从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博物馆改革、文物保护协调机制建设、科普资源联动体系建设、国际传播能力创新等多个角度,总结了南京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成功实践,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路径。

第四,文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坚持运用先进文化引领方向、鼓舞士气、凝聚力量。文化蓝皮书精选了三篇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报告,这些报告全面而深入地展示了自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南京在电视片、纪录片、红色文艺、舞台艺术以及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等领域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与积极探索,展示了南京在文化传承与创新、艺术与市场、政策与实践结合上的不懈努力,为其他地区的文艺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社会治理与发展蓝皮书,以提质为目标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与发展水平

《南京市社会治理与发展蓝皮书(2024-2025)》分为总报告以及党建引领篇、改革创新篇、治理探索篇、民生发展篇、服务保障篇和他山之石篇等若干专题。

总报告总结了南京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等十个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创新举措。党建引领篇呈现了深化“五社联动”、国有企业党建创新等方面的实践成就。改革创新篇分析了街镇消防安全管理、城管执法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探索,提出改革创新举措。治理探索篇记录了老城人口治理、国企助推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治理成果,形成可推广经验。民生发展篇推介了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公共服务进社区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回应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服务保障篇展示了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主要做法,释放南京在环境营造和保障方面的治理效能。他山之石篇推出了成都市加强数字治理为基层减负赋能和苏州市城市街道社工站室的治理经验,为探索超大特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模式提供借鉴启示。

社会治理与发展蓝皮书主编、市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任克强表示, 社会治理与发展蓝皮书总报告紧扣南京市社会治理与发展实践,主要从现状、问题与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阐释。

首先,以实践为依托,系统概括了南京市社会治理与发展现状。今年的总报告总结了南京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乡村振兴、城市安居、民生福祉、公共服务、应急管理、矛盾化解、社会组织发展、数智治理等十个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创新举措。

其次,以问题为导向,客观分析了当前社会治理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了当前社会治理在治理效能、基层形式主义、小区改造、公共安全、智慧治理等方面面临的挑战。

最后,以提质为目标,系统规划了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与发展水平的建议。以机制创新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迈上新台阶。全面加强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合力;压实基层治理责任,创新党组织为民服务机制;深化党建融合机制,增强基层“治理枢纽”作用。以基层减负破除形式主义顽疾。厘清职责边界,减轻基层负担;优化队伍建设,激发基层活力;推动资源整合,深化基层共治。以“微更新”推动老旧小区“逆生长”。优化空间布局,改造社区基础设施;“用好”社区服务设施,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改进小区物业管理,补齐社区服务短板。以能力提升探索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新模式。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打造“齐抓共管”新格局;强化科技赋能,增强城市安全韧性;立足城市深厚文化底蕴,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以数智转型构建全域智慧治理新体系。发挥数智技术的“绣花针”作用,完善“一网统管”体系;建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重塑城市智慧治理技术体系;拓展智慧治理应用场景,丰富城市高效治理体系;提升城市治理温度,构筑智慧治理高质服务体系。

曹劲松表示,蓝皮书的组织、编撰、出版和发行得到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监委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也凝结了南京市社科院全体人员的智慧与心血。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市社科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科强市建设为引领,持续深化科研创新和智库建设,不断提升系列蓝皮书品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建设南京的智力支撑和决策支持,用实际行动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