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5月28日,南京市社科联(院)人文经济发展博士工作站、青年干部理论学习小组和第五党支部走进六朝博物馆,开展了一场以“对话全国人大代表宋燕——博物馆功能创新与人文经济发展”为主题的调研交流活动。此次活动,也是南京市社科联(院)“社科青年精神铸脉”第四期活动。市社科联副主席、市社科院副院长季文参加活动。
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 与会人员参观了“六朝帝都”“六朝风采”“六朝人杰”等展陈,深入了解南京六朝时的历史文化遗产。六朝博物馆作为南京历史文脉与当代城市文明交融的重要地标,对于重构人文经济时代城市文明厚度与经济活力融合新范式,具有重要意义。
参观结束后,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民盟南京市委会副主委,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做了题为《人文经济时代:南京博物馆的传承与创新之路》的主题报告,结合南京博物馆发展的具体案例,解析文化尤其是博物馆对于人文经济的推动作用。在她看来,博物馆不仅有着传承与保护文物、美育等功能,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也有着直接贡献。2024年,南京文博场所接待人次达4300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非常大。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人文经济发展研究博士工作站负责人和南京市社科联(院)青年干部围绕当代博物馆功能延伸、儿童友好型博物馆建设、新型文化空间打造等议题,与宋燕面对面展开深度对话。近年来,“博物馆+”模式,如“博物馆+教育”“博物馆+科技”等逐渐兴起,虚拟展览、AR/VR互动等技术,正在改变传统博物馆的观展体验。南京的文博场所,也在积极努力,通过展陈方式上的创新,延伸博物馆的宽度,让博物馆更有看头;同时,建设“儿童友好型博物馆”,为一些特殊儿童观展提供便利,比如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一些文物,让视力残障儿童能够通过触摸了解文物。南京民俗博物馆作为“儿童友好型博物馆”试点场馆,则在展陈上充分考虑儿童特点,采取降低展柜高度等,让儿童可以从自己的高度观看文物;博物馆也会和商场、综合体等合作,在商业场所举办一些展览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然后在传承和创新中,推动人文经济发展。
此次活动通过实地参观、专家报告和互动对话,深入挖掘了文物与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为探索文物传承创新与人文经济双向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通讯员 王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