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墙不像西安等地的城墙那样使用夯土结构,而是砖石结构,总共用掉了大约4亿块城砖,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工程。”2月25日下午,由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南京社区科普大学精品课堂讲座活动在鼓楼区小市街道东井亭社区举行。南京城墙博物馆副研究员王腾以“旷世城垣·南京城墙”为主题,给居民带来了一场生动的文化宣讲,带领大家穿越古今,通过一段精彩的城墙之旅感受南京城墙厚重的历史。
“南京社区科普大学”是江苏省社科联科普及资助项目,开展以来获得了基层群众的广泛欢迎。本次活动由鼓楼区社科联、小市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东井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承办,主讲人王腾长期从事城墙研究、策展及社教工作,“咖位”十足。
课堂上,王腾老师从明太祖朱元璋决策定都讲起,到明朝南京的城市规划,再到皇城、宫城的建设,逐步延伸到南京城墙的建造背景,让居民听得非常过瘾。他说:“南京山水相依的地形地貌,决定了城墙‘遇山包山,遇水避水’的建筑风格,也造就了它作为世界第一个城墙的历史地位。可以说,南京城墙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幅幅见证城市变迁的地图,仿佛是一扇扇窗户,推开就能看到一段段有关南京、有关城墙的故事。王腾以图文并茂的展示方式,细致讲解南京城墙的建筑工艺、历史变迁及保护修复等内容,和居民一起解开城墙背后的文明密码。他表示,南京城墙不仅是明代都城建造技艺的巅峰之作,更是中国古代城市文明的重要见证。城墙历经600多年风雨,其砖文铭刻的官员和工匠姓名、烧制地点等信息,为研究明朝社会经济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而南京城墙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创新实践,如数字化复原等,也充分展现了传统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之美。
精品课堂传播知识,引领大家共话文化传承。讲座上,东井亭社区的居民频频举起手机记录精彩内容,更有老人结合亲身经历,分享儿时与城墙相关的记忆。不少居民感慨地说:“以前只知道南京城墙非常壮观,今天才明白每一段城墙、每一块城砖背后都蕴藏着故事。这样的科普活动加深了我们对南京城墙的认识,也大大增强了大家的文化自信。”
“南京社区科普大学”精品课堂聚焦文化和科技热点,邀请权威专家深入基层,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传播科普知识,不断推动让文化科普接地气、冒热气。小市街道、东井亭社区也将以此为契机,开展更多精彩的文化活动,为科普宣传注入新活力,打造更多“家门口的文化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