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科普知识

文都百家言|对话冯亦同:诗话南京

发布时间: 2020-11-27 10:29:00   来源:    字体大小:【】【】【】   浏览量: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文都百家言|对话冯亦同:诗话南京

    从1995年至今,南京市诗词学会顾问、一级作家冯亦同参与主编了《诗人眼中的南京》《南京历代经典诗词品读》等多部与“南京”“诗词”这两个主题有关的书籍。冯亦同最近编著的《南京诗歌地图》,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张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诗歌地图”。

    《南京诗歌地图》结合历史、地理等因素,选取了85位历代名家名作97首。根据诗词内容,书中还穿插了明代朱之蕃编、陆寿柏绘的40幅南京图像咏诗,几乎每个景都有对应的诗词。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冯亦同先生,一同游览南京——

好一片山水城林的佳丽地,

好一座诗词歌赋的帝王州!

冯亦同

    冯亦同,江苏宝应人。1959年毕业于扬州中学,1963年毕业于南京师院(今南师大)中文系。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南京作协顾问。著有诗集《相思豆荚》、《男儿岛》,诗评论集《红叶诗话》,散文诗剧《朱自清之歌》,散文集《镶边的风景》,传记文学《郭沫若》、《徐志摩》、《镇海的女儿——朱枫传》等。 

山水城史篇

character:费信

费 信

    费信,字公晓,明朝昆山人。郑和下西洋船队翻译官,中华文化传播者。曾到访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索马里等四十余国。

溜洋

·费信

溜山分且众,弱水即相通。

米谷何曾种,巢居亦自同。

盘针能指侣,商船虑狂风。

结叶遮前后,裸形为始终。

虽云瀛海外,难过石门中。

历览吟成句,殷勤献九重。

    费信是郑和下西洋使团中的翻译,也是一位诗人。费信每到一地,抓紧公务之余“伏几濡毫,叙缀篇章,标其山川夷类物候风习,诸光怪奇诡事,以储采纳,题曰《星槎胜览》。”他所著的《星槎胜览》是郑和下西洋这一壮举唯一的诗歌记录。费信在诗中描写了所经过的爪哇、马尔代夫、麦加等地的风俗人情,描写了中国人眼中的异国风土人情。

    尽管费信所到之地是当时中国人眼中的是蛮荒地区,但作为一位和平使者、文化使者,费信还是用善良、尊重的目光来观察世界,反映了中国人以和为贵的理念。

人文故里篇

character:李白

    在南京城2500年的历史中,走过的诗人灿若繁星,其中最大、最亮的一颗星,在冯亦同看来,还是李白。“夸张一点说,《南京诗歌地图》有一半是李白在写。他的手指是金手指,点到哪儿哪儿发光。”冯亦同最偏爱李白的一首小诗《劳劳亭》。

劳劳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

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

不遣柳条青。

    天下最伤心的地方就是劳劳亭,因为“劳劳”二字代表了汉语中送别的意思,远望亲人,远送友人。人们有折柳相送的习惯,因为“柳”与“留”同音。从另一个角度说,春风也不愿见离别之苦,因此不催柳条发青。“李白的这首小诗有一种天真浪漫的想法,写得那么剔透玲珑,如果我是春风,也被他感动;如果我是柳条,也会为他动心。”冯亦同说。

风景名胜篇

character:朱偰

    未曾来过南京的人,如何想象南京?

    他们就是在母亲的怀抱中、在课堂的课本里通过诗词歌赋来描摹南京。文都南京因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诗词中拥有了别样的魅力。

朱 偰

    朱偰(1907—1968),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朱希祖之子。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9年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1932年回国。曾任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教授,被誉为“南京明城墙守护神”。代表作《金陵古迹图考》《玄奘西游记》《汗漫集》等。

栖霞红叶

朱偰

萧森秋色斗清妍,锦绣重重万壑连。

已染青山霜降后,更添黄叶立冬前。

似酡似醉佳人色,如火如荼夕照天。

红剪一林巫峡香,烟深千里楚江边。

    在南京经典诗词的编著作品当中,少有选取朱偰先生的作品。但冯亦同曾经参与举行过一次民意测验,最后选出十五位感动南京的人,其中有一位60年来感动南京的人物就是朱偰先生。朱偰是一位文化大家,他将自己的青春都贡献给了南京城。在抗战前的十几年里,他用从德国带回来一个照相机,不辞劳苦,在栖霞山、牛首山、南京郊区拍了上千幅照片。他还编撰了最早的有关的南京的古迹图考《金陵古迹图考》,是非常珍贵历史资料。

      朱偰先生出国留学前

寺庙遗踪篇

character:王安石 刘勰

    南京是东方佛都,“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实际上,有上千座寺庙遍布在南京城的东南西北。

定林

·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之所以选取《定林》这首诗,还有一原因,那就是《文心雕龙》就是在上定林寺完成的。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对中国文学史影响极大。

    通过王安石的《定林》这首诗能够看出钟山的文脉如何绵长深邃,蕴藏着众多理论上的建树。

    跟随冯亦同先生游览了诗歌中南京城的山、水、城、林,在冯亦同眼中, 其中最为重要、能够永久流传的还是以文字为载体的,中华民族智慧构成的精神的力量。“打开我们的这个地图,都能接收到文化的传递。我想概括为三个要素:人心背向、天下兴亡的家国情怀,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人文精神,崇尚自然、勇于创新的美学追求。诗也好,文艺也好,我想最主要的还是一种就是精神的力量:大宇宙,大南京,大情怀。”冯亦同说道。

           曹劲松主席为冯亦同颁发《文都百家言》公益讲师证书

冯亦同为《文都百家言》题字

本期嘉宾荐书/《南京诗歌地图》

冯亦同 编著

   推荐理由:向大家推荐我最近编著的《南京诗歌地图》。读了这本书,大家会爱上山水城林的佳丽地,诗词歌赋的帝王州,世界文学之都——南京。

金陵百家 期待您的关注

百家访谈”带您领略文化名家风采

成贤课堂”带您走进现代人文生活

我的推荐”传递您的期待和分享

传承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自信

让生活充满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