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百家言|卢海鸣:南京文化
2020年7月2日下午,文学之都“经典文库”的首发仪式在南京举行。“经典文库”中的四本图书,分别是《诗国南京》《笠翁对韵·闲情偶寄》《随园诗话》《建康实录》。卢海鸣,南京出版社社长,也是该部文库的出版人。他表示,经典文库收录的既是有着鲜明南京元素的经典之作,也是文学之都面向世界、服务当代的文化产物。这套丛书的出版为南京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得以让南京文脉的传承和谐有序、绵延不绝。
而在此之前,南京出版传媒集团专门举行了“南京学”专家研讨会暨“南京学”研究首发式,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从南京文化研究的广度、高度和深度,集思广益,深入探讨,为深化南京学未来的研究方向夯实基础。
那么究竟什么是“南京学”?
为何这些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会集体出现在南京这片土壤?
卢海鸣
南京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南京出版社社长,南京城市文化研究会会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中国有四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南京亦是其中之一。然而,北京有“北京学”,西安有“西安学”,洛阳有“洛阳学”,南京作为四大古都之一却缺席了。南京建城史有2500年,作为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南京”两个字本身就值得研究。卢海鸣认为,其中最大的收获是确立了南京新的文化定位:南京是中国唯一跨江的古都。
明朝之前:
南京依偎秦淮河发展
在明朝之前,南京依偎秦淮河发展。明朝之后,南京这座城市开始迈向长江,南京的管辖范围跨过了长江,开始奔向长江时代。到了清朝末年,1899年南京正式对外开放以后,南京就进入了拥抱长江的时代,南京是中国唯一的跨江的古都。在从事“南京学”研究之前,还没有人发现这一点。武汉、重庆、芜湖虽然都是跨江的城市,但它们不是古都,南京是跨越江南和江北的古都。
《历代帝王图·吴主孙权》 唐·阎立本绘
孙权开创了南京的建都史。在孙权称帝前,孙吴的政治中心在京口(今镇江),在为迁都找理由时,孙权看中了秦淮河可以作为水军基地的优势。据《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记载,孙权说:“秣陵有小江百余里,可以安大船,吾方理水军,当移居之。”229年,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改秣陵为建业。南京从此崛起,使中国的政治中心走出黄河文化板块的格局,引领了长江流域及整个中国南方地区的发展。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今南京图书馆和六朝博物馆下均保留有建康城遗址。
东晋都建康图
清朝末年:
南京走向长江时代
到了民国,孙中山先生定都南京时将长江作为一个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资源。他在《建国方略》中指出,南京下关地区可以进行重点开发。孙中山先生还提出要把八卦洲和江心洲建成南京的商业中心和巨轮停靠中心。这是南京历史上对长江最早的顶层设计。
孙中山
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
——孙中山
对于南京全新的文化定位——跨江文化,它拓宽的不仅仅是城市的空间。从文化表达,文学表达、城市发展重新定位的角度来讲,它的意义和价值也都是不一样的。
在南京的学术界抑或民间,对于南京文化还有许多的说法,钟山文化、秦淮文化、古都文化、绿色文化、和平文化、石头文化、清凉山文化等等,其中影响力最大的金陵文化和南京文化。
那么,“金陵文化”和“南京文化”,哪一种说法最能代表南京这座城市?
“金陵”的由来
第一种说法,南京紫金山过去叫金陵山,相传楚威王熊商听风水大师说,“金陵有王气”,风水先生支招,可以埋青铜来镇王气。《景定建康志》记载:“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子熊商败越,尽取故吴地。以此地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号曰金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金陵”并不是一个褒义词,充其量是一个中性名词,而且具有一定楚文化色彩。
第二种说法,南京的地脉与华阳金坛的丘陵相连接,唐《建康实录》说:“楚之金陵,今石头城是也,或云地接华阳金坛之陵,故号金陵”。
“金陵”更多地含有江南城市的意味,“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宋代文学家张耒的组诗作品《怀金陵三首其三》中就这样写道:
曾作金陵烂漫游,北归尘土变衣裘。
芰荷声里孤舟雨,卧入江南第一州。
“南京”的由来
1368年9月13号,朱元璋在南京建都称帝,把应天府改名为“南京”——南方的京城。同时开将开封确立为“北京”——北方的京城。1398年,朱元璋死后,他的四子朱棣从侄儿朱允炆手中夺取了政权,于1420年迁都北平(现在的北京)。
在卢海鸣看来,南京文化更能够代表南京这座城市。因为明朝的南京是南京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更重要的是,“南京”这两个字在今天仍然是一个文化的金字招牌。南京文化可以说是无所不包,也可以与京派文化、海派文化、岭南文化并驾齐驱,成为中国四大古都当中一个著名的文化符号之一。
曹劲松主席为卢海鸣颁发《文都百家言》公益讲师证书
卢海鸣为《文都百家言》题字
本期嘉宾荐书/《南京学研究》
曹劲松 卢海鸣 主编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关于南京历史、自然、文化的综合性的这样一部专著。这本书呢不仅研究南京的过去,而且关照南京的现在,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未来的南京建设和发展提供很多理论的决策的依据。
— END —